> 旅游攻略 > “却悔人间著姓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却悔人间著姓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却悔人间著姓名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却悔人间著姓名”出自明代刘荣嗣的《有感》。

“却悔人间著姓名”全诗

《有感》

明代 刘荣嗣

自信何劳与物争,相怜宁暇不平鸣。

多愁每羡人能醉,万事今看梦早惊。

扪舌藏身消永日,随心曝背倚前楹。

静幽亦有山居意,却悔人间著姓名。

《有感》刘荣嗣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有感》

自信何劳与物争,

相怜宁暇不平鸣。

多愁每羡人能醉,

万事今看梦早惊。

扪舌藏身消永日,

随心曝背倚前楹。

静幽亦有山居意,

却悔人间著姓名。

中文译文:

自信何必与物争,

相互怜爱更好宁静。

常为多愁而羡慕他人能够醉心,

而今看到世事,梦境早已惊醒。

闭口不言,隐藏自身,度过漫长的一天,

任由内心自由地倚靠在过去的柱子上。

宁静幽雅之间也有山居的意境,

却后悔曾在人世间留下姓名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由明代刘荣嗣创作,表达了一种对自我追求与心灵自由的思考和感悟。

诗的第一句“自信何必与物争”,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内在自信的态度。他认为自信的人不需要与外物争斗,而是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。

接下来的两句“相怜宁暇不平鸣,多愁每羡人能醉”,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向往。他羡慕那些能够沉浸于某种境界中的人,因为他们能够暂时忘却世俗的烦恼和忧虑。

第四句“万事今看梦早惊”揭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差距。诗人认识到,当他面对现实的时候,曾经美好的梦想已经被现实的冷酷所惊醒。

接下来的两句“扪舌藏身消永日,随心曝背倚前楹”,表达了对于沉默和回忆的诉求。诗人选择闭口不言,隐藏自己,度过漫长的一天。而倚靠在过去的柱子上,他可以尽情地随心所欲,表达自己的内心。

最后两句“静幽亦有山居意,却悔人间著姓名”,表达了对于宁静生活和远离尘世的向往,但又对曾经在尘世留下的名声和痕迹感到后悔。诗人认识到,即使在宁静幽雅的环境中,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人世的纷扰和束缚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词通过对自信、内心平静、现实与梦境、沉默与回忆、宁静与名声的思考,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心灵的追求和对人世间束缚的矛盾感受。